没了功利心教育就能回归本质了

 这两年,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在北京的教育圈中成了地地道道的“黑马”。几年前,这还是一所以“乱”著称的学校,转眼间其高考成绩便“异军突起”,一下子进入了北京市的领军梯队,文科成绩尤其突出——去年该校文科成绩超过600分的有49人,占海淀区文科600分以上人数总数的三成。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下称民大附中)的这些变化源于2005年的招生政策变化,同年,田琳通过全国公选成为该校的校长。

    在到民大附中之前,田琳已经是知名校长了。他在湖南省重点中学张家界一中任校长8年,中学特级教师,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田琳刚到民大附中时,这可是一个确确实实的“烂摊子”。“我到了以后第一件事是借钱,交电费、暖气费、给老师发工资,”老师也多是聘的,“当时的10个数学老师中,只有1个是正式的。”

    学校是这个样子,学生们也没有多少真正想学习的。

    2005年之前,学校的学生主要由各地推荐,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普遍较差。那时候上这个学校,家长们似乎带着一种赌博的心理。“到这个学校根本没指望孩子学到什么,就是冲着北京市的学籍来的,让孩子在北京见见世面,然后每个假期回到家再给孩子找当地的好老师补课,将来在北京参加高考。”家长老蒋来自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他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在2004年给儿子弄到了民大附中的指标。

    所以,田琳到了民大附中之后便开始争取学校的自主权,2006年办学自主权拿到之后,学校的自主命题、自主招生也基本落实到位。

    学校从2005年开始试行部分的自主招生,到2007年时所有学生都经过了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学校在全国有民族自治区/州/县的省份的报考学生中进行考试,招收当地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那些人数较少的民族即便学生成绩不理想,也会被招进来。

    生源有了保障,田琳对办好学校有了信心。

    这对田琳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曾经成功地把张家界一中一步步地变为省示范性高中。但是,当他开始在用原来的方法准备把民大附中也办成一所好中学时,“我发现自己办不出来好的中学,不是没有效果,而是步履艰难、进步很慢。”

    此时恰逢2008年学校95周年校庆,很多校友回到学校,看着那些昔日里学习并不怎么优异的孩子,现在大都成了不同领域的佼佼者,田琳突然意识到“我们学校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不仅仅是解决这些孩子的升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各民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我不能只办好一所中学,我还要办好一所民族的中学”。

    于是,田琳开始更加关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背景。

    因为民大附中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们每周一到周六上午都在学校上课,不少人认为民大附中学生的高考成绩之所以提高这么快,肯定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学校有关。“虽然我们的学生在校时间长,但是我们上课的时间反而比其他学校的少。”田琳说。学校规定,把每天的第八节课用来搞活动,所有学生必须参加。

    民大附中的学生全部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所以,下午最后一节课很快就成了学生们参加各种“俱乐部”和社团的时间。学校每年还定期举办图书节、体育节、科技艺术节、合唱节等,大多数学生会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每个周六下午是学校固定的社会大课堂时间,高一高二的学生轮流用这半天的时间到外面活动。“他们用两年在北京玩了40多个景点,很多北京孩子都没有他们去的地方多。”韩主任说。

    拿出这么多时间来搞活动,没有人反对吗?

    首先反对的就是老师。在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情况下,高考成绩仍然被绝大多数老师看得很重。

    “我不停地跟老师们探讨: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什么?”田琳校长说,最初,虽然进行了很多次的沟通和讨论,但是仍有部分老师认为“把高考成绩弄上去是第一位的”。

    于是,田琳在学校推行了一些强制措施:学生搞活动的时间,老师必须参加,“老师参加了就给补助,不参加就没有补助。”

    “我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推行素质教育。”田琳说。

    活动搞起来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没有下降反而提高得很快。“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效率都提高了。”田琳说。

    “当没有了功利心后,我们的教育一下子回归到了本质,教育变得简单起来。” 田琳回忆,一位家长曾经反映,孩子在学校自己洗衣服,有时肥皂泡都没洗掉,“这有什么了不起,学生多洗几次,一定就能洗干净了。”

    “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校,我们有条件让教育更少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干预,更可以按照教育的本来规律进行教学。”田琳说,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在外面补课,所以,学校尽可能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得丰富多彩,把学生们都吸引到活动中去。“因为学习讲究第一次刺激,如果学生知道有机会听两次课,学生就会有一种选择,就有可能不能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如果学生们在学习上真的遇到困难,学校会组织“培优补差”,让老师在学校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学校发展了,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田琳更加低调了。

    田琳送给记者两本书:一本名为《各美其美》,用图片记录了民大附中孩子参加的各种活动;另一本名为《美美与共》,是已经毕业的民大附中学生对自己校园生活的全景介绍。书名都是田琳起的,在田琳心目中教育应该是美的。

    确实,教育本来就应该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