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教育如何迈向2040
发表时间:2020/11/25 8:33:37来源:本站作者:管理员
伴随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在日本经济社会因人口减少而必须做出变革之际,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做出怎样的变革?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出台的《面向2040年的日本高等教育宏观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教育发展关乎知识产出,而高等教育尤其肩负着支撑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以及解决世界性难题的使命。日本有责任、有义务为世界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因此日本的高等教育需要“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基础知识与通用技能都将是人们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未来,跨越文理分科并综合掌握多样化知识、技能和能力,是发现并解决社会难题、实现学习成果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确定发展目标
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转变
《规划》首先对2040年的日本社会进行了预判。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面向2040年,日本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活用各项资源,加快打造超智能社会;2040年,日本将迎来“百岁时代”,届时,人生阶段不再是“接受教育、工作、退休”的单线型轨迹,而将变成在职工作的同时能够再学习、再教育兼而有之。2040年,国际化还将不断推进,同时,聚焦各国、各地区独有的社会、文化与价值形态的本土化也将逐步凸显。2040年,日本还将迎来地方创生社会,学生在家乡可上大学、可就业,同时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培养2040年所需的人才,日本高等教育将朝着“最大限度拓展每一个人的可能性”的方向转变。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不再以组织或教师为中心,而是共享校内外资源、推进与多方主体间的协同,构建起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高质量体制机制,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向转变。
转变高等教育模式
确保多样性和灵活性
为了掌握人工智能时代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生存能力,以往的整齐划一、仅关注教育提供方的教育模式将不复存在,高等教育必须成为“具备多样化价值观的多样化人才集聚下创造新价值的基地”,也就需要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学生和教师不被组织所束缚,确保其“流动性”。
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招生对象将不再局限于18岁人口,而是积极招收社会人士和留学生。为推进社会人士的再教育,高等教育机构将紧密协同产业界和地方政府,共同开发出注重实践的专业化再教育项目。与此同时,企业在其人才录用和工资待遇制定过程中也将高度重视人才的大学学习成果,改变当前“以同一薪资标准进行统一录用”“流动性低”的雇用惯性。为推进留学生交流,构建起多样化价值观、跨文化学生间相互碰撞、相互切磋交流的校园环境,日本将变革以往仅面向留学生的特定课程模式,开发并提供能让日本学生、外国留学生和社会人士共同学习的教育课程。
日本将打破学院、学科等组织框架间的界限,构建起教师共同开展教育研究的体制机制。同时,为了活用校外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育研究,高等教育机构将聘用企业家、年轻人、女性、外籍人员等作为教师。并且,在教师录用阶段就确保教师队伍的多样性,并在录用之后重视提升教师能力,开展必要的教师研修、业绩评价,构建便于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环境。
日本高等教育将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重新构建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紧密关注自入学阶段起的学生能力提升战略。在知识大爆炸、多种学科融会贯通的时代,即便是通识教育也需要跨越原有学科和院系之间的框架界限,制定出文理兼顾的教育课程,未来的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将取消文理分科。
此外,日本大学将从七项职能中选取自身重点聚焦的职能,可同时聚焦多个职能但聚焦权重有所不同,以此逐步实现大学的职能分化。七项职能分别是:世界级研究与教育基地;培养高水平专门职业人才;培养不同领域的职业人才;综合型教养教育;特定专业领域,如艺术、体育等的教育和研究;地方社会终身学习基地;社会贡献职能,包括产学合作、推进地方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
提升教育质量
重新构建学习质量保障机制
围绕大学教育的质量保障,真正致力于完善质量与相关努力并不充分的两极分化现象凸显,从整体上来讲,日本大学的质量保障机制并不令人十分信赖。在海外国家,伴随大学升学率的攀升,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多,大学就越需要就自身是否在开展高质量教育、是否值得获取相应的公共财政投入等方面进行说明。
调查显示,学习者心目中的高质量大学需要具备:学习内容及学习后所能掌握的能力均十分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成长,学习研究成果突出;具备基于大学个性的多样化且极具魅力的教师团队和教育课程。围绕这些要素,日本各高等教育机构将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信息公开,同时国家层面也将在大学设置的认可阶段和认证评价阶段,将其作为质量要素进行重点确认和把握。
作为日本高等教育升学主力军的18岁人口,其总数以1992年的205万人为拐点逐年减少,下降到2009年的120万人,到2018年则进一步减少至118万人。与此同时,大学升学率却在逐年升高,从1992年的26.4%上升至2018年的52.6%。经推算,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升学人数约为74万人,与2017年相比减少约23万人。各高等教育机构须认识到,继续固守“18岁中心主义”将无法维持现有的招生规模,应基于如何拓展生源可能性的视角进行教育改革,并积极调整学校规模。
未来时代,将不再是仅由国家层面来设想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各地高等教育机构需协同产业界、地方政府等一同探讨当地高等教育的宏观规划。为此,地方社会的高等教育机构应当立足更高站位,成为地方社会的核心主导与当地产业界及政府的协同交流,构建“地方协同平台”。制定地方社会高等教育的未来规划之时,需重点探讨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状况、历史背景等特有要素,比起国家介入,更应由地方政府启用“地方协同平台”来磋商研讨。
明确各类机构职责
由多样化机构提供多样化教育
根据学校类型的不同,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在制度目标、学业年限、是否具备学位授予权、教育内容偏重学术还是更偏重职业与社会生活方面,均有不同的定位,也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格局。展望未来,日本不同的高教机构将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
2040年国立大学的新型职能包含如下几方面:开展能够引领世界以及日本的“知识与智慧”相关的研究与教育;成为不断创新创造的知识与人才的集结地;致力于培养能够顺利推进超智能社会的人才;从经济效益来看需求并不大、但从传承学问来看依然比较重要的学科领域,以及需要大量财力资源投入的理工学科等,也需要国立大学推进相关的教育和研究。
日本公立大学由各地政府管辖,是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核心执行者。今后,围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推进地方社会活跃发展、解决行政问题等公立大学所需肩负的职责,需根据当地高等教育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规划。私立大学极具多样性,并在开展独创性教育研究方面别具一格。未来,私立大学需要进一步发挥多样性优势,培养更多能够应对社会变化的国民,确保核心人才以及不同年代人们的受教育机会,提升人们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日本国民整体的知识水平。
日本4年学制的专门职业大学与2—3年学制的专门职业短期大学,在理论层面强调高水平的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引领专业领域发展、迅速应对变化并创造新价值的人才,能够成为紧密协同产业界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在日本,短期大学是以“深入开展专门学艺的教学与研究,致力于培养职业与实际生活所需的必要能力”为主要办学目的,学制2年、少数3年,90%以上为私立,主要学科领域为家政、文学、教育。今后,短期大学应继续发挥其短期以及在地方易于报考就读的优势,通过面向老年人在内的再教育为地方发展作贡献。
高等专门学校以“教授高深专业学艺、培养职业所需能力”为办学目的,以国立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开展五年一贯制教育,主要开展工业、商船、电波领域的专业教育。今后,高等专门学校将通过强化培养引领新型产业的人才、协同大学来提升高职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推进日本新型高等专门学校制度的海外拓展、强化日本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等,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
作者:李冬梅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20日第5版 版名:环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