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抢滩布局“三农”

在四川省仁寿县钟祥镇,京东乡村推广员代志建(前右二)为当地居民示范网购方法。新华社发

  “互联网+”正创造着农业触网的新模式,一边是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一边是缺钱又贷款无门的农企、农民,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歌猛进,两者之间的鸿沟开始架起大桥。无论是身处传统农业领域,还是身处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这两个行业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机遇,金融与农村牵起双手,让看起来很“土”的农业也站在了时代风口,借助这股新力量改变着旧模式和旧格局。

  -深圳特区报记者邹媛

  创新新型融资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之多,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全国现有的贫困人口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传统金融难以满足农村需求,是现阶段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初步统计,目前农林渔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接近10%,但获得的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额的比例却不到2%。

  正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为互联网+金融+农业提供了可能性。目前,由于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农产品无法推向市场。因此,构建电商平台成为发展趋势,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和农户将产品上网销售交易。如京东京农贷推出农资信贷领域的“先锋京农贷”和农产品信贷领域的“仁寿京农贷”;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有小额贷款产品旺农贷;建行“善融商务”等银行系电商平台,也纷纷上线涉农产品。

  “我们不是传统的互联网金融,而是用新模式为农民解决融资难。”深圳前海点筹金融CEO黄金高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让其成为一种投资的习惯,在P2P领域,国内很多公司开始探索P2P服务“三农”模式,目标是通过便捷、小额融资服务实现普惠金融,这与“三农”实际需要恰好匹配。

  除此之外,在众筹领域,采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革新原有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流程,让消费者作为投资者参与到农耕运作中来,将是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有益探索。而鉴于P2P网贷平台小额投融资的特点,未来农民理财也可借助这一金融创新平台完成,最终实现涉农金融供需两旺。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P2P网贷行业发展趋于平稳化、合规化,今后将会涌现一大批真正的投资农业的平台。农村市场被视为未来发展的蓝海,2016年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农业大爆发的一年。

  培育新农业经营主体

  互联网金融与“三农”的不断结合,不仅使以传统金融为主要依托的农村金融体系迎来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新契机。2015年8月,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互联网企业,共同实施广东“互联网金融+信用三农”众筹项目,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成本低、融资快、覆盖面广的金融之路,为解决农民贷款难打通“最后一公里”,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新的路径和希望。

  “传统农业从投资角度存在很多风险。”广东省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表示,目前我国传统农业大部分是靠天吃饭,需要面对天灾的风险、市场的风险及信用风险。而从投资的角度,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使投资更安全更有效,这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刘玉涛表示,随着规模经济的发展,传统农户在向专业大户、家庭工厂的方向转变和发展。规避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构建平台,搭建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为农业生产销售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组织。同时,通过政府层面将这些组织分级,第一级由乡镇出具诚信证明;第二级由各镇、县、市的农业部门把关,考察组织每年的净利润、业务拓展频率等;第三级则由银行部门输入征信体系。同时,建立黑红名单制度,一旦进入政府黑名单,不但所有产品不能上市销售,还需通过当地媒体和公共媒体予以公示。

  深圳前海贷金所独立董事吴熙雨认为,这些新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组织,其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基本的金融服务。通过政府对经营主体、经营组织建立分级制度,能够有效地对农民信用资质进行审核,方便互联网金融机构对贷款资金的额度做好严格把控,确保风控环节不出问题。

  原标题:互联网金融抢滩布局“三农”

  稿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贾国强

原标题: 互联网金融抢滩布局“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