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35周年座谈会举行

 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7月18日讯(记者 张春铭)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科研工作暨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3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郑富芝出席活动并讲话,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田慧生、中国教育科学院院长崔保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忠民等出席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强等社领导以及一线教科研人员代表、人教社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郑富芝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人教社及课程教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郑富芝说,人教社课程所承担着使命,肩负着重托,承载着希望。人教社课程所坚持编研一体,研究立社意义重大。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要继续加强编研一体。郑富芝希望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要把方向、守阵地,站稳政治立场,树好育人的价值导向。讲科学、求严谨,编教材求真、求实。抓重点,解难题,把功夫多下在研究上。
 
人教社社长黄强在致辞中说,教材编写必须以扎实的科学研究为基础。课程教材研究所以教材研究为核心,涉及课程、教学、评价及教育学等基本领域,为中小学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以承担课题项目和举办学术会议为基本途径,开展课程、教材基础研究,夯实了教材编写的学术土壤。以实验基地建设和教材调研回访为基本依托,形成并延续了“编研一体、学术立社”的优良传统。以中外教科书收藏为基本方式,夯实教材编写的文献基础。加大力度研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育数字产品。充分利用教育出版平台和传播优势,广泛传播学术成果。
 
人教社生物编辑室主任谭永平介绍了编辑室长期持续的学术研究,对于教材编写编辑业务的直接促进。湖北宜昌市教研室范俊明则回忆了人教社课程所与宜昌市基层教研部门30多年来的密切互动。
 
1983年6月10日,课程教材研究所(以下简称课程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合署办公。7月20日,邓小平同志为课程教材研究所题写所名。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是我国首家专门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的学术机构,并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研究基地。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成立35年来,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教材科研课题,先后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和教育部重点课题;积极拓展对外联系,与国内外众多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着力进行科研人才的培养,先后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各类科研竞赛评比活动;不断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的联系,开展课程教材改革与实验,提升教材质量与一线教学质量。
 
在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众多的研究课题中,有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项目、中小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评价的实验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的研究与实验、中小学探究式学习指导策略实证研究等。其中“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是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这些研究为全面提升人教版教材和图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教社各学科200多位编辑同时也兼任课程所的专业研究人员。不少人已成为其所在学科的全国领军人物或重要力量。他们熟悉本学科领域的专业发展,或领衔、或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全部中小学各学科教材调研、编写、修改、培训等全过程。在中国教育学会的分支机构中,如教育学分会、教育出版研究会,以及德育、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体育等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教社有二三十位编辑科研人员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或副秘书长。
 
21世纪进入新课改以来,人教社为了夯实教材实验基础,在全国已建立了29个实验基地,并在上海建立了首家课程教材协同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教材实验、教材专题回访(教材使用反馈)、教材创新设计建议、研究教材的使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同时设立了课题申报立项制度,在团结社外专家团队、为教材的修订完善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材市场推广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自2002年首个课题立项以来,已经累计立项课题547项,资助经费总计550万元。
 
未来,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将以各学科教材的研发与创新、教材的实验与评价、教材的培训与服务为核心,开展各学科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建成具有人教特色、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