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发展现状

留学人员在某一地区聚集到一定数量之后,通常会组建形成各类留学人员团体。这些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既是海外中国留学人员的家,给予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人员家的温暖,让他们有交流的平台、相互扶持的机会,更成为其维护权益的后盾、传播中国文化的同行者, 增强了海外中国学生学者的凝聚力,建立起海外游子与祖国的联系。 

 

 
构建留学人员社交平台
 
面对陌生的环境,新留学人员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难以踏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难以融入当地的生活。为此,各地中国学联会举办丰富的、带有中国元素和风味的活动吸引中国留学人员参加,增加他们相互之间及与当地社会接触的机会。随着90后成为留学大军的主体,各大学的中国学联在组织活动时也更与时俱进,桌游、电玩等年轻人热衷的文体活动项目越来越多。
 
此外,中国学联在留学人员的终身大事上也是费尽心思,新时代的“相亲会”亮相各大学中国学联的活动中,为埋头忙于课业的中国留学人员创造见面交流的机会。
 
留学人员学习生活上的好帮手
 
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也为中国留学人员的学习生活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尤其是对初来乍到的新留学人员,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充当了生活、学习的百科全书,帮助留学人员尽量平和地度过新环境的磨合期。
 
准留学人员确定好留学院校后,可以去该校中国学联的官网查询新生指导手册,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事宜等信息,有助于缓解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和茫然。新留学人员到达留学目的国之后,可以选择中国学联的接机服务。对于留学学校位置比较偏僻、离机场较远的新留学人员来说,中国学联的接机服务为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新留学人员可以通过参加中国学联组织的新生见面会,认识新同学和学长、学姐,为新生活建立人脉网络,拓宽交流圈。而中国学联的线上社交平台同时也是很好的一个资源库,里面有丰富的租房、出租、二手商品交易等信息,为在校外住宿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交流平台。
 
维护留学人员权益,为祖国发声
 
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是海外中国留学人员抱团取暖、互相扶持的平台,在维护留学人员利益、维护祖国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年11月,美国移民局发布法规提案,提议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国际学生的OPT(美国移民局授予F-1学生的一种临时校外工作许可,适用于大部分中国留学人员)延长24个月,并在网上公开征集意见。提案一出,留言板的大部分版面便被反移民团体的反对意见占据。面对如此状况,中国的STEM专业留学生并没有沉默,而是纷纷上网支持提案。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联(MIT-CSSA)积极参与,联合全美45所高校的中国学联,声援STEM OPT延期提案,有组织地呼吁中国留学人员有理有据地评论和探讨,并发布“教程贴”——《行动起来!全美各地CSSA联合倡议声援STEM OPT延期法案!(内附论据)》。该“教程贴”指导中国留学人员如何理性发表评论支持OPT法案,合理驳斥反对意见,帮助中国留学人员理清思路,从而更好地争取和维护了自身权益。
 
这次活动规模宏大,参与的中国学联横跨全美。各大学中国学联的呼吁,带动了中国留学人员的参与热情,两周内为该提案留言的每个版面的50条留言中,有近90%来自中国留学人员。
 
2016年3月,美国国家移民局正式宣布OPT延期提案通过,OPT延期由原来的17个月延长为24个月,加上初始的12个月,STEM专业的国际留学生可以在美国合法工作3年。这一提案的通过,与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有组织的维权行动不无关系,而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在这次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冷静、克制、理智、凝聚力、行动力与清晰的思路,更体现出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的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将在维护留学人员权益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出国才更懂得爱国,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除了积极开展各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引导留学人员有序维护自身利益之外,也积极支持留学人员的爱国行为。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同日12时,一封“留荷国际法学生学者联署南海仲裁案”的公开信在“法眼看南海”研究组微信公众号平台以英语、荷兰语和中文等多语种发布。这封公开信由在荷兰研习国际法的中国留学人员共同起草,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抗议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中存在的越权管辖和滥用法律程序等问题。公开信一经发布,各大华文媒体,欧洲、亚洲、美洲的几十个中国学联,以及社会团体的微信公众号纷纷全文转发。“法眼看南海”的浏览量也在3个小时内超过5万。与此同时,公开信发起人、时任全荷公派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彭芩萱还和伙伴们发起了抗议南海仲裁结果的签名活动,到当年7月13日已搜集了学生和侨界的签名2.4万个。
 
成为祖国与留学人员沟通的桥梁
 
 
中国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以及创新创业潮流带来的发展机遇,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为海外学子与祖国的交流联系搭建了桥梁,成为海外中国留学人员了解国内经济、社会、就业、创业环境,推动海外中国留学人员加强与祖国联系的重要渠道。
 
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帮助中国留学人员了解国内发展现状并推动其回国创新创业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与国内企事业单位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国内企事业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激增,很多企业、高校开始主动走出国门寻觅海外人才,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则通过接受资助或项目合作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促进留学人员与企业对接的平台。二是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积极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加强中国留学人员与国内的交流,加深他们对国内情况的了解。
 
完善不足,奋进前行
 
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发展形势良好,但组织、管理上的滞后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掣肘。主要因素包括活动有待进一步创新、对外宣传有待加强,以及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如要进一步发展则需要克服现有的缺点,完善自身的不足。笔者依据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及新一代留学人员的需求,对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的未来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创新活动形式,调动成员积极性。球赛、晚会、歌唱比赛几乎是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的标配,各家都有,年年都有。然而“一招鲜吃遍天”已经不流行了,推陈出新、玩出花样才是吸引兴趣多元、爱好新潮的新一代留学人员的“王道”。最立竿见影的办法是从零到一的突破。从新一代留学人员的兴趣爱好切入,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突破,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调动留学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自律与监督,打造透明正面的形象。2015年3月,影响力和规模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被校方解散,这一事件给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上了记忆颇深的一课。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的发展不只是组织自身的事情,还要与所在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结合,做好自身的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未来,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的发展,首先要遵守校方的规章制度,在校方规定的大背景和大框架下举办活动,实现自身运转。哥大中国学联虽然在解散不久后便重新恢复运行,但在一段时间内工作几乎陷于停滞。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要爱惜自己的羽毛,避免因不当行为引起负面效应而对自身形象造成冲击。
 
此外,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要做好财务管理和信息公开。财务是个敏感问题,处理不好,或是信息不透明都会引发质疑。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的经费来源并不单一,对于多种来源的经费,留学人员团体要做好管理并及时公开,做到财务的公开透明,对各方负责。
 
最后,换届选举也是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打造透明正面形象的一个重要平台。留学人员团体要做好选举章程,保障选举程序与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以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打破“圈子化”,增强与当地社会的交流联系。中国人重乡土情谊,对身处陌生文化和环境中的中国留学人员来说,乡土情谊会更加浓重。“中国学生喜欢扎堆儿”的评价也屡见不鲜,而这将影响中国留学人员跨文化社交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读书并非留学生活的全部,更重要的是感受与认知不同的文化,这种感受与认知产生的影响远比专业知识持续得更加久远。如果不能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社团,没有正常的社交活动和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国留学人员会感觉寂寞、孤独和苦闷,留学生活会变得枯燥、难熬。这时,一部分留学人员就会扎堆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举办的活动,在“乡音”中排解孤独,逃避在当地社交中面对的困难。虽然这并不是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举办活动的本意,但从客观效果上看,留学人员团体的凝聚力越强,活动办得越贴近中国留学人员,就越有可能无形中促使留学人员待在“小圈子”里不愿出来。
 
因此,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可以多举办与当地或其他国家留学生的互动活动, 在活动中给中国留学人员创造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促进他们直面跨文化社交。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要主动引导和推动中国留学人员参与到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去,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拓展国际视野,锻炼包容性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可在更大的范围内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整合利用资源。随着国内各项人才战略的实施推进,各地对留学人才的需求加大。在外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可与国内相关用人部门加强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留学人才供需对接。同时,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联系和沟通,争取驻外使领馆的支持。(作者苗绿系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在美国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